遥望鄱阳湖石钟山,波光粼粼,微风吹过,一群水鸟从芦苇丛中掠过,直冲云天,一片安详富饶的水乡泽国。看着这平静的湖面,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战火连天,尸横遍野,在西垂的残阳下,血染湖光,悲凉得让人不让不能自已,这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水战决定了谁能问鼎天下。
163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于是大量移民从美丽的鄱阳湖畔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等。我们谱上叫瓦砌坝,就是今天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战后的安庆府赤地千里,土地荒芜,野兽出没,路有尸骨无人掩埋,一幅人间炼狱景象。由于连年战火,屋舍倾塌,百姓流离失所,本来人间胜境,鱼米之乡,屡经战乱,其破坏力超越想象。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庆府约42万人口中,大约有28万是江西移民,其中20万来自饶州,迁自瓦屑坝的有10万,占饶州籍移民的一半。有人统计了桐城的63种族谱,其中百分之二十家族始祖来自鄱阳瓦屑坝,大多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迁来。
桐城璩氏谱载洪武元年迁自“瓦砌坝”,德先公讳魁者为迁桐三祖之父,德先公与夫人吴氏,卒后亦葬在鄱阳。生子三,长子祖一,次子慎一,三子鸿一。元季人民流离,祖一公迁桐之花园坂(今范岗镇花园村),慎一公仕元为引驾先锋,明朝替代元朝后即隐居不再仕出,迁桐西挂车河(今范岗镇挂镇村一带),鸿一公第三代有讳伴的复迁北京卫所,留在桐城的后代俱殁,鸿一公迁桐城后代俱改侯氏,明代还与祖籍地互通往来,清朝问鼎天下后,失去了音讯,这是桐城璩氏迁来时的基本信息。
璩氏知道的人不是太多,百家姓未进入前百位。璩氏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国君封于蘧邑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桐城璩氏源自于春秋时卫国大夫蘧伯玉。伯玉名瑗,大夫蘧无咎之子,封内黄侯,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孔子挚友。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开创者,病卒,谥成子,世人皆称君子。孔子多次投奔蘧伯玉,在他家设帐授徒达十三年。蘧伯玉的贤名从很多成语和典故中可看出一二,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寡过知非,年五十而四十九年非,这些都是盛赞伯玉的君子之德。
相传至东汉时,因中常侍蘧正罹难,族人避难易蘧为璩。后迁徙至浙江江山,至南唐,有位璩瑗公任银青光禄大夫,守贵溪,保境安民,封西川侯,居贵溪。巧的是他也叫璩瑗,娶妻赵氏,生子二,炳昭、焕昭。生于南唐同光元年,殁于南唐开宝乙亥年。南唐都虞侯之职,南唐元宗(李璟)十年受命领兵屯贵溪戍边,运筹帷幄,挥师灭寇,功勋卓著,为国断头疆场,人感其德,立祠祀之。
我从小就听族内盛传,迁桐一世祖慎一公就是战死疆场的。头颅被斩,最后下葬时以铜头代之,这个传说与西川侯的谱上记载何其相似。我们迁桐始祖慎一公是元朝将军,从谱上看,迁桐时已经退隐了,与平民无异了,不存在断头之说。这可能是西川侯瑷公的传说嫁接到慎一公身上了,从中也能看出,西川侯是我们在江西时的祖先毫无疑问的,谱上记载没有问题的,这是桐城璩氏的简单源流,以及迁桐城前祖居江西的脉系。
这里有个声明,现在族人很多姓琚,这是错误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文字改革时,简化而成。琚与璩读音意义都相差甚远,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所幸已经有大量族人已经改正过来了,上慰先灵,下抚子孙。桐城地方户籍部门皆知这件荒谬的事了,衷心希望世德堂宗亲去职能部门纠错拔正,恢复祖姓。
迁桐城后,大哥祖一公这支脉系为世德堂,顾名思义以品德立世。历经四世常公以吏员出仕,官工部主事为六品,桐城璩氏走入仕途的就是从常公开始,此后采芹泮水,选拔明经代不乏人。九世伯崑中崇祯十二年已卯科,任江西武宁县,考核升广东道御史,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任内缉捕巨盗,一时河晏清平,民感其恩立生祠祀之。夫人王淑人尤为刚烈,崇祯十年流寇侵桐,夫人与贼相逢途中,逼夫人从之,在杀一子之惨状下,夫人怒骂贼,死于贼手,极为壮烈,诰赠恭人加封太淑人,旌表烈节,载县志从祀烈女祠。
伯崑次子寀字鞠思,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这届江南乡试号称中国科考第一案。桐城璩氏谱原创人就是鞠思,因经费问题,草稿束之高阁。后来他的侄孙绍杰就是在他的草稿上于雍正二年创修了璩氏谱。绍杰字超万,一字复庵,谱上是贡士,世德堂谱与祠堂都是他创修与创建的。在研究唐宋八大家文人中有他一席之地,由岁进士考授邳州睢宁县训导,其后人有现任副部级人士。
由于篇幅有限仅列举桐城璩氏世德堂一些在业界的翘楚。璩枫祥,1969年出生,桐城人,2000年至2011年12月任海南康信总经理。2009年5月至今任品恩信息董事、经理。现任北京品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璩宜太1971年出生,桐城人,博士,十九次南极科考队陨石猎人队队长,现任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等二地质勘察院(福州)副院长。
璩诒光,双港白果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航空系罗伯特·帕特森教授,可持续能源专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钱学森工程科学讲座教授,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4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安徽鲁班集团创始人璩诗贵,创建南陵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前身—潘秦建筑工程队,2000年1月18日更名芜湖鲁班建设总公司。
璩少文1940年出生,桐城人,1966年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马鞍山五交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金百大厦书记,《预测》杂志社预测网络成员,市经济协会,商协会理事,省储运协会常务理事,省《物流与安全》杂志编委。
璩宜文,1963年出生,桐城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兼任淮北市烈山区政协常委,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有西安桐城商会李根宗亲等等。以上仅代表世德堂在各行各业的翘楚,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精英,不一一列举了。
迁桐二房始祖慎一公,字配三。仕元为威武将军累升引驾先锋。传二世正公,夫妇早逝,遗一孤儿菶公,因父母早逝,舅舅方公抚育成人,为报舅恩遂称方后世。姓方不忘恩,姓璩不忘本,这就是璩方氏的由来。婚丧嫁娶仍复璩氏,从我的祖坟以及我发现的族中先人碑记看,确实是先考璩氏谁谁谁。其实谱是雍正二年创修的,由于时代久远,所有的资料皆口耳相传的,至清初才形成文字。一直有个疑问挥之不去,为什么二世祖夫妇就这么巧同时早逝,联想到他的父亲慎一公曾在元朝任职将军,有没有可能遭到洪武帝的秋后算账,因二世祖正公谱极为简单,信息太少,时代久远引后世无限睱想。
二房慎一公这支堂号为:遗经堂,”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语出汉班固《汉书.韦贤传》。寓意深远,与二修主修承樹公的祠堂对联:“绳祖武克勤克俭,诒孙谋惟读惟耕”,遥相呼应。历经磨难的遗经堂人,以耕读传家,奋发图强,终于在清中期嘉庆年间爆发强大的能量,族务、祠堂、科举皆超越前辈。祠堂在尊长芝田公和太学生海筹公的运作下,矗立在挂车河保,结束了四百多年先灵无依的凄凉状况。两堂的三修也在芝田公的全力主持下完美收官,此届谱是皖桐璩氏最后一次以欧式编纂,此后都以欧阳修和苏轼两种修谱方式修。此次七修遗经堂修谱能顺利完成,感谢族人方中道,正是他的父辈在那个时代,竭尽全力,冒着极大的风险,保存了同治四年的四修谱和宣统元年的五修谱以及1945年的六修谱。
遗经堂在桐城留下了美谈,应该肇自于五世祖姑嫁于白杨陶氏时,一门三代四节妇,凄楚的经历为历代官员推崇,事载《江南通志》《桐城县志》。我同时也整理了遗经堂的贤良人才,也仅略选代表。
方诗亭名中理字玉标,生于道光十三年,卒于同治二年。公为荊州将军多隆阿幕僚,从戎效力,随营转战收复庐州等地,递保四品衔甘肃补用同知,殉难陕西,阁爵部堂左宗棠奏请卹世袭云骑尉,殉国时才三十岁,为国洒血疆场,承袭了迁桐始祖慎一的勇武。
方诒昌字华祝名恺,桐城人,生于光绪十八年卒于1982年,曾任民国安庆行署专员秘书。1945年西乡绅董于老梅树街商协创办西乡高中事宜,诒昌与中将黄师岳,教育厅长汪少伦为主持人,为天城中学的创办尽心尽力,功不可没。解放后为民主人士,1976年任安庆文史馆馆员。
方贻功,桐城人(1964—2008),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民盟成员,南京政协常委。国家n类新药(天地欣)注射用香菇多糖主要研发者之一,获国家高新技术产品金奖,并获国内国际多项专利证书。获江苏省和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96一97年连续两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荣获南京市医药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方鹏,祖籍桐城人,出于生1983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神经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04年毕业于中科大,2006年柏林洪堡大学一波茨坦大学(联合)硕士,2010年德国波茨坦大学博士。
方云团和方长杰教授是璩方励志的典型,两人都从农村山区中学岗位,靠勤奋刻苦成为高校教授。方云团,桐城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访问学者,南京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璩方氏七修谱的启动就是他的一篇文章引起的。方长杰,桐城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MathematiCalReviewS》特约评论员,重庆市运筹学会理事,重庆邮电大学省部级人才后备人选,2011年四川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美国艾奥瓦大学数学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主持重庆市科委项目两项,主研重庆市科委项目一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与教材编写一部。璩方氏的人才历来以书香为荣,与先辈们的冀望相一致。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疾驰在南京长江隧道,感叹现代科技的发达,我的头顶正是东流不息的长江。如今的我生活工作皆在这六朝古都,想想祖先们万般无奈从故乡奔向远方,心中的凄凉与惊惶自是言语不能表达的。所幸后世子孙,枝繁叶茂,光裕昆前,人文蔚起,先辈们可以含笑天堂了。故乡,他乡,我也不知道究竟何处是乡关了,从瓦屑坝到挂车河再到金陵,只有一句:心安处即故乡,最能代表漂泊天涯的游子们心境。庚子年仲夏草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