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华夏蘧璩琚氏宗亲会官网,今天是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029-86790888
新闻资讯

庐州之蘧庄——江淮倦客

发布时间:2024/10/12 浏览量:9456

“庐州”正式成为建制名称是在隋朝,隋朝把南朝的合州改为庐州,于是“庐州”也正式成为地名,合肥仍然是下面的县,而且是首县。元在此设庐州路,管辖合肥、梁(在今肥东县境内)和舒城三县以及和州、无为州、六安州三州,明朝把元朝的“路”改成了“府”,于是明清两代,“庐州府”成了很稳定的一个建制。庐州府在明清先后属于南直隶、江南省和安徽省(江南省后来拆分成安徽,江苏两个省),清朝庐州府下辖四县:合肥县(首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以及一个散州:无为州。民国初年废除庐州府,保留合肥县,解放后合肥撤县建市,1945年9月,安徽省省会迁驻合肥。1949年2月,合肥县分为合肥市、肥东县和肥西县。1952年,安徽复省,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


庐州府(合肥)历史上人才辈出,代不乏人,尤以李鸿章的淮军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进程,故合肥在人文及历史底蕴上极其深厚。合肥曾经有过四大家族,盛极一时,分别是龚鼎孳家族、张树声家族、李鸿章家族和段祺瑞家族。

龚鼎孳家族:龚鼎孳是明清时期的重臣,对合肥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影响。

张树声家族:张树声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对国家有重要贡献。

李鸿章家族: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对中国的近代化有重要贡献。

段祺瑞家族:段祺瑞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对中国的政治有重要影响。

本篇小文主要说的就是四大族之首的龚家及其建造于逍遥津的蘧庄。根据《龚氏宗谱》的记载,龚氏家族的始迁祖龚俊,在元末明初时期,从江西临川迁居到合肥。龚俊字一山,明初自江西临川徙合肥,明勅封承直郎,山西大同府通判,这敕封源于其子的功名。二世龚天麒,字蜀樵,郡庠生明嘉靖贡士,任山西大同府通判,敕授承直郎,这是蘧庄建造者龚心钊科举朱卷上的,从这可看出龚氏应该是明中期迁合肥的,其二世是在嘉靖时任大同府通判,嘉靖时正是明中叶,朱卷真实性是毋庸疑。三至八世都是邑庠生(秀才),资料上显示龚氏家族在合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贫困到繁荣的过程。清朝末年,庐州城里流传的一首民谣:“一世二世孤苦伶仃,三世四世渐有书生,五世出一高僧,六世车马盈门……十三十四两代翰林……”似乎朱卷上龚氏家族还没有这么窘迫过,二世就仕出为宦,三至八世都是读书人,而且均是秀才。

七世龚鼎孳,1616年11月5日生,字孝升,号芝麓,晚号定山,明末清初人,为龚氏第七世。“生而歧疑,颖慧夙成”。祖父极爱怜之,手授经书,亲加课督,不丙夜不就寝。十三岁时,就精于科考范围内那些学问,文章,每一篇出,冠绝同辈,善诗赋、古文、词。老宿见之,罔不推服,皆称神童。崇祯七年(1634年),18岁中进士,19岁任湖北浠水知县,筑城池,加强外围据点,组织乡民训练,张献忠在湖北境内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城池。崇祯十二年(1639),24岁因功升任兵科给事中。赴京途中,25岁的龚鼎孳认识了南京秦淮八艳中的顾横波,两年后在京城娶了她为如夫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龚投井获救,出城被阻,任直指使,迁太常寺少卿。清顺治元年,睿亲王多尔衮进京,龚迎降,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等。至康熙元年(1662年)后,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稻香楼作为合肥的老地标建筑,曾是龚家的别墅,由龚的胞弟龚鼎享从浙江仙居知县任上退归后所建,作为季鹰之园和司马之园。前者用西晋文学家、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莼鲈之思以表隐退之典,后者则直指龚鼎孳。康熙五年(1666年)之秋,龚鼎孳为此园命名并题匾额。龚曾携如夫人数次回肥住此,因而它又成了文人名士聚会吟咏唱和的雅兴场所。光绪《续修庐州府志》称龚鼎孳“于桑梓疾苦尤为留意”。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十年(1653年),前后多次奏请朝廷开恩,酌情减免地方百姓苦难。顺治七年(1653年)他作《重修中庙正楼募疏》,呼吁人们捐资修复被毁的楼殿。肥东店埠通济桥年久失修,他作《募修通济桥疏》“王正之大,不越乎民情”,呼吁大家捐款捐物。龚鼎孳于康熙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673年10月12日)病逝,终年58岁,尽管历事三朝仍得谥“端毅”。


十二世龚照瑗,(1835-1897),号仰蘧,字卫卿。曾任江苏候补道,在中法战争期间为台湾守军转运军械,1886年上海道台,并在1890年建成上海机器织布局。1891年任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1896年,他在英国诱捕了孙中山,并在同年回国任宗人府丞,于1897年因病去世 。龚照瑗在中法战争期间积极参与军事行动,为台湾守军转运军械,并在1884年因转运饷械出力获赏花翎。上海道台任期内,与各国领事磋商后建立了专管洋商租地事宜的上海会丈局。此外,他还受李鸿章委托办理了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在英国任职期间,他试图抓捕孙中山,但因英国方面的反对未能成功,最终在英国的压力下放人。因与李鸿章同乡,且有姻亲关系,仅以太学生功名,平步青云,位极人臣,至一品高位,封赠三代。龚照瑗其子龚心钊朱卷载“字卫卿,号仰蘧,太学生。候选郎中,奏保江苏候补道,奉特旨召见,交军机处存记,简放山东登莱青兵备道,监督东海关,调补江苏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南关兼管铜务水利驿盐事务。大计卓异,升任浙江等处提刑按察使,统辖全省驿传事务,署理浙江布政使,新授四川布政使,赏戴花翎加七级军功随带加五级记录十三次,正一品封典,诰授光禄大夫。”

龚照瑗的名与字即可看出,其人一生敬仰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蘧伯玉,字瑗,名伯玉,(约前585年一前484年以后),姬姓,卫国(长垣市孟岗镇伯玉村)人。春秋时期卫国大臣,大夫遽无咎之子,卫献公初即已入仕,在献公中期已为卫国举世皆知的贤大夫,一生侍奉卫献公、卫殇公、卫灵公三代国君,主张以德治国,执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教育、影响人民,体恤民生,“无为而治”的开创者。病卒于任上,谥号为“成”。作为孔子的朋友,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后世追封内黄侯。其品德历来为文人贤士推崇,方东树(1772-1851)清代桐城人,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字植之,号冷斋,又号歇庵,别号副墨子,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

以下历史上诸大贤皆推崇蘧伯玉的治国仁政及品德修养,仅列几位以馈读者。

孔子:孔子周游外国时,曾多次投奔蘧伯玉,并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认为蘧伯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能够在国家有道时出仕辅政,在国家无道时则归隐山林,保持正气。

老子:老子曾担任守藏史,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老子的学说后来被庄周发展,他的思想与蘧伯玉的德治理念有相似之处,因此受到尊敬。

晏婴:晏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闻名,作风朴素,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声誉。

老莱子,老莱子是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关于他的身份历史学家有不同看法,部分专家认为他是老子,也有人认为他是老子的儿子或孙子。老莱子撰写了多篇学术著作,阐述道学哲理。

子产: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郑国为相数十年,以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著称 。

孟公绰:孟公绰是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孟氏族人,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常引用孟公绰的德行 。


尊崇一个人用毕生去拥护,龚照瑗做到了,并且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点不为过,蘧庄的各类史料介绍上,独缺这深厚的人文,把龚氏对蘧伯玉的敬仰之情淡化处理了。龚氏拿下逍遥津后,让其子龚心钊营建蘧庄。龚心钊为龚照瑗次子,字仲勉,号怀熙,一字瑰希(1870—1949)。兄龚心铭,字景张,身兼实业家、金石收藏家与鉴赏家。心铭、心钊昆仲皆为进士出身。龚心钊十九岁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年(1904年),担任甲辰科会试同考官,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任清国驻坎拿大(今加拿大,时为英国自治领)总领事。辛亥革命之后,龚心钊不问政事,退隐上海,以诗书文物,遵生自怡,清未著名外交家。很多资料上讲龚鼎孳是龚心钊七世祖,这是不实的,他的七世祖是龚鼎羲字元开,是位秀才。夫人是权倾一时的李鸿章堂侄女。

龚心钊进士及第以后,其父龚照瑗在四川布政使任上已年近花甲,为了父亲今后告老还乡的居所,龚心钊将巨额贺银,加上部分私银,在逍遥津营造园林,“筑蘧庄于津畔”,作为其父退隐之所。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龚心钊作为清代国子监的最后一任科举考官,掌握着读书人求功名的仕途之路,权重一时,所结好友也多为时人政要。其好友姜筠,任礼部主事,善书画篆刻,笔墨浓重,曾为龚心钊倾心绘制了《蘧庄长卷》。蘧庄落成以后,龚心钊曾邀请他的廷试主考官、同治甲戌状元陆润庠题写了“古逍遥津”、“蘧庄”及“豆叶池”,并书“豆隐大千界,池环小五洲”一联悬挂于蘧庄大门。光绪辛卯举人、著名画家姜筠还绘制了一幅《蘧庄长卷》,李经畲题签条,吴昌硕题引首,康有为等五十余名家题跋。由《蓬庄长卷》可见,当时龚家将现成的陆地水面依世界地图稍加改造,疏通数条沟渠,分作若干陆地,如同"小五大洲"。又在园内种植花木,其中设置屋宇、茅亭,另建有武陵、问津、金石三桥以及文定、日晖二闸等。

此动态图即姜筠《蘧庄图卷》。


如今蘧庄是逍遥津公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经过改造后,它不仅扩容了,还搭建了一个精彩的古戏台,成为人间逍遥处。蘧庄的改造特别邀请了苏州古建园林专家和工匠参与,强调细节,真正用工匠精神再现历史园林工艺。改造后的蘧庄,将黄梅戏、徽剧、京剧等传统戏剧轮番上演,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在合肥人的心中,蘧庄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充满文化韵味和文化活动的地方。此外,蘧庄还以其独特的建筑和布局,成为了合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居住在桐城西乡的璩氏两支,世德堂与遗经堂正是蘧伯玉后人,蘧庄是皖省境内纪念内黄侯最为著名的景点,正是这两堂族人的图腾。


题龚怀西蘧庄第一图 其一

曾广钧〔清代〕

皖公山色过江来,先到君家尔雅台。

怀古兹邦擅名胜,寥天一砺得安排。

前朝烟荻金箫月,六代江山铁笛梅。

庾信生平小园赋,不劳花唤鸟催回。


满江红.题龚怀西同年蘧庄图,时壬

子中秋,同客海上

沧海横流,恨天下、滔滔皆是。

空怅望、蘧庄松菊,豆池荷芰。

万里他乡回首日,一年故国伤心事。

到如今、无地觅桃源,唐虞世。

争笛浦。

曹瞒置。

飞骑处,孙郎至。

但点螺山在,垂虹桥圮。

野水新蒲秋雨后,西风衰柳斜阳里。

任君家、有此好田园,归来否。

杨士琦.〔清〕

版权:蘧伯玉后裔宗亲会 电话:029-86790888备案许可证:陕ICP备17014801号-2技术支持:西安凤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