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标字中理,世居桐西撩风冈(今联合村方老屋)。曾祖承桢,字盛五。祖父先堆,字好贤,笔者曾在西乡童铺发现了他的墓。父亲名鑑,字德容,国学生。“论公之德,独秉乾刚,论公之仁,弘毅其常。丰裁峻整,严尽纪纲,方外内直,扶弱锄强,阎罗包老,铁面黑王。公之气节,凛若冰霜,小人所惮,君子所望,言忠行笃,蹈火赴汤。乡闾平服,公在中央,仲由再世(孔子最信任的弟子),伯玉齐芳(卫国大夫蘧伯玉)”。这是五品衔乡饮大宾姻侄,宋骥拜撰(共产党元勋姚佐唐夫人祖父)。方中理家累世行善,有隐德,被乡人所盛赞。
方中理有非凡的气质和才能,才几岁时即显露。同龄的小孩欺负其弱小,经常一起玩弄侮辱他,故意找事挑衅,分两个阵营,约定时间进行争斗一决高下。中理认为,军队出征必须纪律严明,否则会遭遇凶险,善于谋划就能战胜,反之则必然失败。众童子不听其谋略,打斗时,北方一派为首者向他寻求策略,中理教他分出一部分兵力设伏于要塞,以芦笙声为号令,伏兵全歼敌方,一战成名,由此众童子开始忌惮于他,听其号令。读书深明大意,不屑于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弱冠之年就是塾师了,常感觉郁郁不得志。侍奉父亲而坐时交谈《汉书》“东汉名将班超,受傅介子事迹激励,大丈夫应建不世之功,留芳百世”。其父德容曰“不自暴自弃都是有志之士”,方中理深知其父之意,于是投笔从戎。当时天下大乱,太平军、回民起义、捻军蜂起,以及英国侵略,相互交战,天下无净土。咸丰十一年,荆州将军多隆阿驻军桐西,方中理投军入其胜勇营(曹克忠、雷正绾、陶茂林等名将都曾在此营),帮办文案,军饷已连续几个月未发了。当时有游僧妖言惑众,对多隆阿大军极为不利,方中理献计于多隆阿,广告于当地绅民,有高僧愿以身殉国为平叛付出生命,绅民感动,纷纷解囊,实则僧人还蒙在鼓里,以为七日道场仅是个过程,没想到隧道通往军营这头,已经堵塞了,僧人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完人生征途,用一石二鸟之策办了军饷,又除了僧人,手段有点残忍,但除此别无他法,多隆阿十分欣赏方中理,保举从九品,通过吏部选拔候选官员,等待空缺职位出现后再进行任命。随大军参与平叛,多以出谋划策。
荆州将军驻桐西,城内太平军皆劲旅,密谋潜山太湖两路太平军前后夹击多隆阿部,多将军获得谍报后,方中理建议多隆阿出奇兵,奔袭潜山太湖的太平军,趁其不备歼灭之,然后再攻打桐城之太平军,以免腹背受敌之不利局面,多隆阿大赞曰:方君之策与我不谋而合。既而率军两败桐城舒城之敌,两县均收复。准备攻伐庐州(合肥)时,夜间获谍报,太平军将弃城而逃,是否大军掩杀过去。方中理说,敌人援军布满四方,城池又坚固,敌人为何要逃,这是假情报,引诱我军深入,一举而歼之,我已看透其计谋,大军妄不可动。第二天多隆阿环顾四周,太平军果然没有逃走,攻克庐州府各县后,方中理因出力巨大,湖广总督官文奏保朝廷,赏戴蓝翎州同衔。同治元年(1862),陕甘回民起义,多隆阿奉上谕,移军西进平回乱,方中理跟随至陕西。枣树园之捷,多隆阿告诉方中理,蒙保举,免补本班(清代免补本班是指某些官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免除重新补班的手续,直接恢复原职或晋升到更高职位。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形:1.因丁忧、结婚、患病、回避等原因去职的官员,在复职时可以免补本班,直接恢复原职 。2.因父母去世守制、因病告假、降级调任等原因开缺的官员,在开缺事故消除后,可以免补本班,直接重新授予官职。这些规定体现了清代官僚制度中对官员任职和晋升的特殊安排,确保了官员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职务或晋升,以维持行政效率。)赏戴花翎加四品衔以同知用于军中,到陕西周至时所有的事都不太自然,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方中理依兵略所记,认为是败兵之征兆,因此请求退兵,多隆阿没有听从,战事失利受伤,医治无效而卒。生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同治二年四月终(1833—1863)年仅三十岁。事后蒙督部爵阁左宗棠奏请,赠云骑尉世职,夫人宋氏赠恭人,子书琴袭云骑尉世职。写传者乃方中理夫人宋宜人之侄,秀才宋鼎元,方中理殉国时写者仅十余岁,虽不太了解方中理生平,然乡间耆老以仁孝相称于中理,叹息良才,说其才还未施展,真是天妒英才。方中理的才气与品德,使得市井中那些想要磨砺品行、树立名声的普通人,全都在听闻此风的瞬间振作奋发起来。
公年弱冠,学富才雄,乱罹发匪,兵马倥偬。天子命将,多帅来桐,开募策士,公出从戎。蒭粮告匮,赖公其充,惟多谋国,武穆精忠。惟公谋事,武乡鞠躬,多能殄寇,公计以容。随军北伐,名达宸聪,綸浮下远,屡奖公功。盩厔殉节,无黍厥终,成仁取义,钦哉亮工。世晚优廪生华宗岳顿首拜撰十分庆幸的是他的墓在童铺村周湾上面的他们祖坟地祠堂口发现了,题碑人是他儿子的亲家,二品封典秦安知县黄文翰,只知道黄文翰是桐城人,曾任两当县知县,同治七年(1868)任秦安知县。碑立于光绪三十四年季冬(1908腊月),距离其殉国的已过了四十五年了。
其上司荆州将军多隆阿,后于方中理两年亦殉国于盩厔。多隆阿(1817年12月20日﹣1864年5月18日),字礼堂,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清朝名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1853年(咸丰三年)以黑龙江骁骑校尉同随胜保与太平军作战,在击溃太平军北伐的战役中战功卓著1856年被湖广总督官文调至湖北黄州(今黄冈市黄州区),次年在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统领下,与都兴阿收复武汉、黄州、黄梅,大致抵定湖北省全境。1860年参与收复太湖。1861年配合湘军攻占安庆,任都统及荆州将军。次年攻陷庐州(今合肥)。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事,多隆阿于十一月抵达潼关,次年二月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1864年(同治三年)4月1日,多隆阿攻占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
作者:江淮倦客